>>您当前位置:首页 -> 宁夏日报周刊 -> 建设美丽新宁夏
环保志愿者在行动
2019-12-13 09:53:38   
2019-12-13 09:53:38    来源:宁夏日报

  编者按:

  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从河流清探、社区垃圾分类、植树造林、防沙治沙,到开展社区综合治理、儿童环保教育……在宁夏,活跃着一大批致力于推动生态环境改善的志愿者团队。让我们走近这些环保志愿者们,了解他们、学习他们,让我们携手行动,守好改善生态环境的生命线,共同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家园。

宁夏环保志愿者协会:为让“臭水沟”变成“清水河”

<p>  宁夏环保志愿者协会开展守卫塞上湖城活动。</p><p>  (资料图片)</p>

宁夏环保志愿者协会开展守卫塞上湖城活动。(资料图片)

  在宁夏,活跃着这样一群志愿者,他们用脚步丈量每一条沟河,记录每条沟河的生态环境状况。

  从守卫塞上湖城项目、清河行动,到守卫母亲河活动,他们义务监督着宁夏的河流环境,并沿岸宣传环保知识。6年来,他们的足迹踏遍宁夏的入黄排水河、湖泊、河流,在宁夏4个地级市招募了巡河队伍,以徒步和骑行的方式排查宁夏境内400多公里水域,建立了宁夏黄河排污数据库……

  他们,就是宁夏环保志愿者协会的成员。

  “我们想唤起更多人对保护环境的重视。”宁夏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王宇萧说。

  王宇萧是一名“90后”,也是2019年全国百名最美生态环保志愿者之一。2012年,他参加了宁夏首份湿地绿地图的绘制,通过了解宁夏水域环境现状,王宇萧萌生了发动志愿者关注水污染现状的想法。他与志愿者吴尚轩商议后,决定组建一支保护环境的志愿者小分队。“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宁夏每一片水域都更干净。”王宇萧说。

  位于银川市金凤区的原三一支沟是王宇萧、吴尚轩关注的第一条“臭水沟”。“当时看着水面上飘浮着大量垃圾,水体呈暗黑色且散发着恶臭,我们都很痛心。”几名志愿者开始途步沿沟拍照片、录视频,记录下每一处污染的点位,汇集好所有信息后,他们将情况反映给当地的环境监管部门。很快,他们得到了反馈,环境监管部门与辖区相关部门开始了“清河行动”。“我们反映的问题得到了重视,大家都非常高兴。”王宇萧说。此后,志愿者们又自筹资金3万多元买了水质监测设备,并将目光放到了更多的城市排水沟上。

  “一个人的能力有限,要让大家一起参与到爱河护河的行动中来。”长期坚持开展环保宣传的志愿者马秀兰说。几年间,志愿者们也曾遭受过质疑,也在调查摸排污染线索时遭遇过危险,但他们都挺了过来。2016年至今,宁夏环保志愿者协会累计开展十余个环保项目,发现污染点40多个,大多数污染点都得到了有效整治。

  “对于关注过的排水沟水质环境变化,我们会一直持续跟进。”王宇萧说,随着我区各地陆续启动实施银川四二干沟、石嘴山第三(五)排水沟、中卫第四排水沟、永二干沟、中干沟和灵武东沟等13条重点入黄排水沟综合治理工程,排水沟水质及沿岸环境越来越好,这些都让志愿者们很振奋:“看到环境改善了,我们才有动力继续开展环保监督的工作。”(记者 李 锦)

环保类青少年公益项目:环保小卫士 从小立志愿

<p>  ①小朋友在公益活动中学习环保知识。</p><p>  本报记者 杨志挺 摄</p>

小朋友在公益活动中学习环保知识。记者 杨志挺 摄

  废纸、抄纸器、滤水盆、吸水方巾等道具,经过搅拌、过滤、吸水、晾晒等多个工序,2个多小时就能制成一张纸。

  近期,在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办事处盈北社区,宁夏博思文化教育交流中心开展的“绿色小能手”环保类青少年公益项目活动中,李佳彤小朋友在中心专业社工讲师彭娟的指导下,学会了“造纸术”。当天的课程中,彭娟以“绿色造纸”和“纸上森林”为主题,为27名社区儿童带来了一次有趣、奇妙的的环保之旅。

  “原来几张废纸也可以制作成一张新纸,简直太神奇了,以后再也不浪费纸了。”李佳彤说。

  “绿色小能手”是宁夏博思文化教育交流中心打造的一个品牌公益项目,“纸上森林”和“饮料王国”等课程,旨在提高青少年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行为。项目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保护环境的种子。

  彭娟告诉记者:“‘饮料王国’课程指导孩子们制作可乐、冰红茶等饮料,在学做饮料的过程中,让孩子们认识食品添加剂的危害;‘纸上森林’课程的核心小实验是绿色‘造纸术’,孩子们自己动手,学习如何绿色造纸,让他们学会合理利用资源、勤俭节约,最终目的是引导孩子们从小就树立环保意识,争做环保小卫士。”

  “绿色小能手”项目自2018年12月以来,先后在银川市开展了10期,为银川市8个社区及2所学校的400名儿童送上了一堂堂有趣的环保实践课堂,带动和影响了500余名家长参与其中。(记者 杨志挺 )

宁夏大学仙人掌环保协会:不屈“仙人掌”  坚守环保志

<p>  ③仙人掌环保协会成员捡拾河岸垃圾。 (资料图片)</p>

仙人掌环保协会成员捡拾河岸垃圾。(资料图片)

  “你愿意为环保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吗?”2018年,刚进入宁夏大学资源环境学院的马迪听到这句话时热血沸腾,毫不犹豫地加入到了宁夏大学仙人掌环保协会。

  “当我讲到塑料制品对环境危害很大,一只鸟因为嘴被塑料袋缠住吃不到食物而死亡,台下的小学生们睁大了眼睛,都觉得小鸟很可怜,他们一起喊着要保护环境,保护小鸟。”马迪说,2018年带着北京“根与芽”小组寄来的支教物资第一次去银川市金凤区第三小学支教,当学生喊出口号的那一刻,他站到讲台上的那份紧张消失殆尽。

  2006年,宁夏大学仙人掌环保协会注册成立,是宁夏第一个公益环保协会。会长杨丽丽告诉记者,一直以来,协会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积极倡导和推广普通市民、大中小学生和各界人士参与环保行动。通过公益宣传、环境教育、调查研究和直接行动等提高自身以及他人的环保意识,致力改善宁夏地区的环境状况。

  2015年,协会举办了“乐水行——守卫塞上湖城”的水质监测活动,自此开启了巡河护河行动。“2016年,我们发现银川市西夏区丽子园街口旁的宁夏平昊供热有限公司排污口排放污水,周围垃圾遍地,于是向西夏区环境督察大队反映,很快得到了他们对宁夏平昊供热有限公司污染行为处理结果的反馈。如今,看到银川市河流湖泊的水质越来越好,作为巡河护卫队成员的我们倍感自豪。”杨丽丽说。

  清理河道垃圾,拍照记录河流污染,将河流污染点反映给环境监察部门,督促他们对河流污染状况进行治理,并对污染点进行回访。“今年5月,协会接到通知去清理西夏区西大沟河,到了那里,大家发现河滩边堆放的垃圾不少,有些塑料制品已流进了河里。”巡河的这一幕让马迪记忆深刻,他将清滩前后的照片对比,做成PPT走进社区、校园宣教时,引起了广大学生和社区居民的关注,纷纷表示要从自身做起,杜绝塑料及重金属制品污染水环境。

  “巡河护河、生态支教、社区环保宣讲,这是协会目前的重点工作。”杨丽丽说。

  协会成立14年来,成功举办的活动不计其数,曾荣获“全国高校优秀社团”等称号,受到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绿化基金会青少年工作委员会等多家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只有干涸的沙漠,没有枯萎的仙人掌,我们是仙人掌的针刺,将世界串成一片绿色!”在环保的路上,宁夏大学仙人掌环保协会继续践行自己的口号。(记者 马 忠)

北方民族大学绿翼环保协会:环保新理念 遍布校内外

<p>  ②绿翼环保协会在校园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p><p>  (资料图片)</p>

绿翼环保协会在校园内开展垃圾分类宣传。(资料图片)

  垃圾处理的最佳途径是分类综合利用,但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阻碍垃圾分类的进行。在北方民族大学,有这么一群大学生,积极倡导广大师生践行垃圾分类,实现废物利用。

  “这是5张‘垃圾分类’便利贴,请贴到正确的位置,答对3道题就可以领取精美礼品。”12月5日,北方民族大学绿翼环保协会的40多名大学生志愿者在校园内组织开展“文明城市——垃圾分类、废物利用”活动。站在摆放整齐的“垃圾分类”宣传易拉宝前,协会负责人陈香霖一边给围观同学们发放“垃圾分类”便利贴,一边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

  新制作的宣传易拉宝上,可回收、残余、有害及其他四类垃圾分类方式一目了然。100余份调查问卷中,写满了大学生对于垃圾分类的理解和认知。作为北方民族大学唯一一个环保公益学生社团,绿翼环保协会自2004年成立以来,志愿者的脚步不只局限于校园,只要有需要,他们还开展环保活动的脚步就从未停止,积极号召社会各界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关爱地球、保护环境。

  空瓶换盆栽活动,从少数人勉强攒空瓶子去换盆栽,到现在很多人主动攒足空瓶子且急切询问何时举办活动,“绿翼”环保宣传理念日渐遍布校园。

  绿色离校,收集大四毕学生的旧书本、衣物以及零散小饰品等,清洗打包后,送给需要的人们;净摊巡“母亲河”,呼吁大家增强保护河流的意识。

  今年,为促进校园生态文明建设,倡导广大师生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北方民族大学绿翼环保协会志愿者又参与到“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积极营造“垃圾分类人人知晓,垃圾分类人人参与”的氛围。

  “垃圾分类靠大家,文明不分你我他。我们通过这样的公益宣传活动引导大家自觉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养成珍惜资源、节约能源的习惯,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陈香霖说。(记者 马照刚)

“希望每个人都有环保意识”

  “虽然现在大家都在谈环保,但真正将它放心里的并不多,我们希望通过自己身体力行、不断宣传,将环保意识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12月10日,宁夏生态文明促进会负责人说。

  2014年9月,宁夏生态文明促进会在自治区团委的指导下登记注册成立,主要从事推动宁夏地区环境改善,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协调全区各类生态环保社会组织和广大环保公益人士,联合环保、林业等政府部门和全区各级团组织,在全社会广泛组织开展生态文明理念普及活动等方面的工作。

  宁夏生态文明促进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活动,涉及政府、企业、社区、学校等各领域,有78个成员单位,是全区最大的环保组织。成立至今共开展宣传活动200余场,植树造林1500亩左右,公众参与人次累计达2万余人次。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全区目前专业环保社会组织仅有7家,尽管社会各层面对环保志愿服务的认识与重视程度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但宁夏民间环保力量仍然较弱。

  “现在大学生平均每人每月能收到15件快递,能否由社团回收包装袋进行再利用?”今年,中国矿业大学银川学院绿创环保社团负责人找到宁夏生态文明促进会,咨询社团做回收快递包装袋是否可行,在得到肯定答复后,他们很快与辖区快递公司建立了联系。大学生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积极性也越来越高,2014年只有3个学校社团做环保志愿服务,现在已有20多个团体积极参与。

  除了开展培训宣传,培育支持环保社会组织、开展各类环保相关活动,宁夏生态文明促进会工作人员还会定期巡查全区各地环境重点监管区域,发现问题及时反映给各相关部门,问题大部分都得到了解决。(记者 智 慧)

“草方格”中心:社区变了样 居民心花放

<p>  中卫市长安社区宜居家园A区整治后景色怡人。             (资料图片)</p>

中卫市长安社区宜居家园A区整治后景色怡人。(资料图片)

  “秋天你来看,四季玫瑰、波斯菊、日本海棠……五颜六色的花都开了,小区更美了,孩子有地方玩,我们也喜欢在院子里走一走转一转,街坊邻居在一起说说笑笑真开心。”近日,中卫市长安社区宜居家园A区居民陈龙说。

  可是在2018年9月之前,这个小区的环境却脏乱不堪。

  中卫市草方格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主任左荣中介绍说,当时来小区前期摸底调研,发现这里绿地、花池寸草不生,垃圾遍地、臭气熏天,车辆乱停乱放,流浪狗横行,路灯破坏严重,夜晚四处漆黑一片,偷盗现象严重……

  中卫市草方格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心成立于2018年,经中卫市环保局审批、民政局登记注册,主要探索社区环境教育与环保行动落实的模式,促进环境友好型社区的建设,致力于公共环境保护、科普知识宣传,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等工作。民政部门的政府购买公益服务项目中标后,开始对沙坡头区的试点社区环境进行治理。

  “项目实施地由我们挑选,经过实地走访,我们决定将8万元的项目资金用到这个最需要的地方。”左荣中说,该中心了解到宜居家园A区总共39栋楼,公租、廉租、商住混杂,住户情况复杂,素质参差不齐。

  “改变环境首先要改变人。‘草方格’中心人手和资金有限,我们必须发动更多的人投入到这场治理中去。让家乡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左荣中说。经过接触,中心工作人员发现小区捡垃圾的人多,于是发起了“尊重捡垃圾者”的行动,号召大家把垃圾分类,方便捡垃圾者捡拾,并从热心居民中挑选出志愿者,组建环保志愿者小分队,共同治理和维护小区的环境卫生。

  协调政协委员形成提案解决小区实际困难,更换垃圾箱200多个,规范小区内车辆、清理僵尸车600多辆,实现车辆入棚,更换路灯,设置小区门禁,实行人车分流,针对小区内树木花草损坏严重问题,开展树木认领活动,调动居民积极参与、主动保护美化居住环境。

  小区环保志愿者小分队平均年龄在60岁左右,其中,70岁的张玉良老人有绿化经验,陈龙有管理经验,他们积极带领队员翻地种草,剪枝修叶。“两位叔叔和其他志愿者从来没要求过回报,为社区义务干了很多活。”左荣中说。

  11月项目结项时,居民们纷纷为“草方格”竖起了大拇指,物业也感叹:“难以想象社区竟然大变样。”

  “现在小区美了,住着也更舒心了。”陈龙说。(记者 刘惠媛)

【编辑】:杜爱虹
【责任编辑】:李金香